目錄(lu)
節編製依據及範圍2
一(yi)、編製(zhi)範圍2
二、編(bian)製依據(ju)2
三(san)、編製說明2
第(di)二(er)節工程概況3
第三節施工準(zhun)備3
一、技術準備(bei)3
二、材料準備4
三、勞動力準備7
四、施工進度計(ji)劃(hua)7
第四節(jie)主要施工(gong)方法及施工工藝7
一、梁增大截麵加固法7
二、柱增大截麵加固法24
三、增(zeng)加上柱(zhu)墩及底板抗浮區加厚(hou)30
四、新增結構構件(jian)31
五、新開井洞破除原結構後(hou)需保留(liu)部(bu)位恢複性施工47
第五節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49
第六節安(an)全文明施工措施59
第七節綠(lv)色環保施工措施62
節 編製依(yi)據及範圍
一、編製範圍(wei)
該方案僅針對(dui)“XXXXXX”中地下室(shi)及地上梁柱增大截麵加固法,新增結構構件以及原有結構局部拆(chai)除後對需保(bao)留部位(wei)進行恢(hui)複(fu)性施工等內容進行編製。
二、編製依據
2.1、已圖審合(he)格的XXXXXX加固施工圖紙(zhi)
2.2、《混凝土結構快猫vip成人短视频規範》GB50367-2013
2.3、《建築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yan)收(shou)規範》GB50550-2010
2.4、《鋼(gang)筋焊(han)接(jie)及驗收規程》JGJ18-2012
2.5、《混凝土結構加固構造 》13G311-1
2.6、《建築施工模板安全(quan)技(ji)術規範》JGJ162-2008
2.7、《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guan)腳(jiao)手架(jia)安全技術規(gui)範》JGJ130-2011
2.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zhi)量(liang)驗收規範》GB50204-2015
2.9、《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範(fan)》GB50666-2011
2.10、《建築結構加固施工圖(tu)設(she)計表示方法》SG111-1
三、編製說明
本(ben)工程《模板工程(cheng)專項施工方案》、《外牆腳手(shou)架專項(xiang)施工方案》、《高大模板專項施工方案(an)》以及《施工組織(zhi)設計》作(zuo)為本方案的支撐文件,本方案不(bu)在(zai)對架體進行驗算(suan),架體詳細搭設要求均按相(xiang)應(ying)的專項方案執(zhi)行,結構加固所搭架體均為操作架。
第二節 工程概(gai)況
天津本次結構加固改造工程針對XXXXX項目地下兩(liang)層以及地上一~六層。
本工程地基與基礎分(fen)部及主體結構分部已施工完畢(bi)且通過(guo)了質量監督(du)部門的(de)驗收。由於建設單(dan)位對原建築地下二層和(he)地上1~六層(ceng)使用功(gong)能及建築布局進行了改變,為滿足(zu)建築功能需(xu)要進行加固改(gai)造。原建築結構設計使用年(nian)限為50年(nian),本次加固改造不改變該房屋原設計使用年(nian)限,以及設防類(lei)別。
天津加固改造內(nei)容主要為:原梁柱采用截麵增大法進行加固;消防水池布局調整新增消防水池牆體(ti)構件;以及其(qi)它因建築需要新增柱牆梁板等結構構件等。
第三節 施工準備
一、技術準備
1、熟悉(xi)加固改造圖紙施工內容,對圖紙中存(cun)在的問題(ti)提交設計單位進行解(jie)決(jue);
2、召(zhao)開(kai)會議對加固改造工作內容進行施工工藝(yi)討論;
3、根(gen)據圖紙及專(zhuan)題會議(yi)要求(qiu)編製專項施工方案;
4、對管理人員進行方案交底,確保實施人員對施工內容(rong)、做(zuo)法做到心(xin)中有數;
5、測量放線(xian)
根據加固圖紙的要求,對梁增大截麵、新增結構所在部位進行定位放線,為後續(xu)施工提供條(tiao)件。
二、材料(liao)準備
1、鋼筋(jin)
鋼筋的強度(du)標(biao)準值應具(ju)有不小於95%的保證(zheng)率(lv),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GB50010》的相關規定。縱向受(shou)力鋼筋的抗(kang)拉強度實(shi)測(ce)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zhi)的比(bi)值不應小於(yu)1.25;鋼筋的屈服強(qiang)度實測值與(yu)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0,且鋼筋在更(geng)大拉力下的總伸長(zhang)率實測值不應小於9%。在任何情況(kuang)下,均(jun)不得采用再生鋼筋和鋼號不明的鋼筋。
加固用鋼筋應平直、無(wu)損傷,表麵不得有裂紋(wen)、油汙(wu)以及顆(ke)粒狀或(huo)片狀老鏽(xiu),也不得將(jiang)彎折鋼筋敲(qiao)直後作受力筋使用。
本工程采用鋼筋:HPB300級;HRB400級。
2、焊條:
本工程采用焊條:E43型(xing)用於 HPB300鋼筋的焊接; E55型(xing)用於 HRB400鋼筋的焊接。不同材質時(shi),焊條應與較低(di)強度等級材質匹配。鋼筋與型鋼焊接隨(sui)鋼筋定焊條。
3、結構用混凝土界麵膠
混凝土用結構界麵膠(jiao)(也稱(cheng)結構界(jie)麵劑),應采用改性環(huan)氧(yang)類界麵膠(劑)。結構界麵膠(劑)應一次(ci)進場到(dao)位。
4、混凝土
天津增大截麵結構加固法及新增結構構件所采(cai)用的砼均為商品(pin)砼。結構構件截麵增大加固及局部新增消防水池(chi)牆(雨水收集(ji)池牆)均采用自(zi)密(mi)實混凝土進行澆(jiao)築;上柱墩采用細(xi)石(shi)混凝土進行澆築;其它新增構件采用普(pu)通振(zhen)搗型砼(tong)(底板抗浮加固采用鐵(tie)屑(xie)混凝土)進行澆築。
當(dang)采用摻有(you)粉煤(mei)灰(hui)的商品混凝土時,其粉(fen)煤灰應為Ⅰ級(ji)灰,且燒失量不應大於5%。配製結構加固用的混凝土,粗(cu)骨(gu)料的更大粒徑:對拌合混凝土,不應大於20mm。細骨料應為中、粗砂(sha),其細度模數不應小於2.5。
6、試驗計劃
6.1、結構用混凝土界麵劑(ji)
界麵劑應對下列(lie)項目進行見證抽樣複驗:與混凝(ning)土的正拉粘結強度及其破(po)壞(huai)形式(shi);剪(jian)切粘結強度及其破壞形(xing)式;耐濕(shi)熱(re)老(lao)化性能現場(chang)快速(su)複驗。
檢(jian)查(cha)數量:按進場批(pi)次,每批見(jian)證抽取3件;從每(mei)件中抽取一定數量界麵劑經混勻(yun)厚,為每一複驗項目製作5個試(shi)件進行複驗。
6.2、鋼筋原材
a、對同(tong)一廠(chang)家(jia)、同一牌號、同一規格(ge)的鋼筋,當一次進場數量大於該產(chan)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劃分為若幹個出(chu)廠檢驗批量;
b、對同一廠家、同一牌(pai)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當一次進場數量小(xiao)於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劃分為一個(ge)出廠檢驗批量;
c、對不同時間進場的同批鋼筋,當確有可(ke)靠(kao)依據時,可按一次進場的鋼筋處理;
d、對每批鋼筋抽取5個試件(3長(600mm),2短(500mm),進行重量偏差檢驗及力學性(xing)能(neng)檢驗。
6.3、混凝土試件
混凝土取樣與試件留置(zhi)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拌製50(不足50盤(pan),按(an)50盤(pan)計)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qu)樣不得(de)少於一次;
2、每次取樣應至(zhi)少(shao)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混凝土工程量及其重(zhong)要性確(que)定,且不少於3組。
6.4、焊接接頭
6.4.1、熔槽(cao)幫(bang)條焊、單麵搭接焊、幫(bang)條焊(幫條為鋼筋)
在現澆混凝土結構中,應以300個同牌號鋼筋、同形式接頭(tou)作為一批;在房屋(wu)結構中,應在不超(chao)過連續二樓層中300個同牌號、同形式接頭(tou)作為一批;每批隨機(ji)切(qie)取3個接頭做拉(la)伸(shen)試驗(長度400~450mm)。
6.4.2、電渣壓力焊
a、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應以300個同牌號(hao)鋼筋接頭作為一批;
b、在房屋結構中,應在不超過連續二樓層中300個同牌號作為一批,當不足300個接頭時,仍應作為一批;
c、每批隨機切取3個接頭試件做拉伸試驗(長度400~450mm)。
6.5、焊條
焊接材(cai)料進場時應按現(xian)行規範的要求進行見證取樣複驗,複驗不合格的焊接材料不得使用。
7、材料計劃
根據圖紙工作內容,編製總的材料計劃,需進行進場複驗的材料盡量同一批次進場做複驗。其它材料根據工程進度情況按需進場。
三、勞動力準備
根據工作內容要求選(xuan)擇優(you)質的勞務班(ban)組,確保加固改造工程在預定的時間內完(wan)成。
四(si)、施工進度計劃
根據施工條件具備的情況合理安排施工,根據現場實際(ji)情(qing)況另(ling)行編製施工進度計劃。
第四節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一、梁增大截麵加固法
1、施工工藝流程
2、架體搭設
梁增大截麵加固操(cao)作架搭設采用46.3×3.6的鋼管進行搭(da)設,在需加固的梁兩側(ce)均搭設一個雙排架作為操作平台,操作架步距1500、立杆(gan)縱距1200、橫距1200,搭設剖麵大樣參下圖:
當梁加固工程臨(lin)邊操作時,操作防護雙排(pai)架搭設要求按《外(wai)牆腳手架專項方案》執行,搭設高度從基礎至操作麵以上1200,並滿掛(gua)密目(mu)網防護(hu),水平防護按《外牆腳手架方案》執行。
3、基麵放線
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施測砼梁增大截麵尺寸,及梁上植筋位置、主筋位置布置線。新增箍筋需與原有結構箍筋焊接的還需采用檢測儀器檢測出原有箍(gu)筋位置並進行標識。該項工作由(you)建設單位分包(bao)的加固單位完成。
4、混凝土基麵剔鑿、清理
對原混凝土構件的新舊結構處進行剔(ti)鑿,或因新增箍筋需與原結構箍筋進行焊接,需將原有箍筋附近區域砼剔除,然後用無油(you)壓縮空(kong)氣(qi)除去(qu)粉塵或清(qing)潔(jie)的壓(ya)力水清洗幹淨。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原構件混凝土界麵(粘合麵)經修整露出骨料新麵後,尚應采用花錘(chui)、砂輪機或高(gao)壓水射流進行打毛,必要時,也可鑿(zao)成溝槽。其做法應符(fu)合下列要求:
a、花(hua)錘打毛:宜(yi)用1.5kg~2.5kg尖(jian)頭鏨(zan)石花錘,在混凝土粘合麵上(shang)鏨出麻點(dian),形成點(dian)深約(yue)3mm、點(dian)數(shu)為600點(dian)/m2~800點(dian)/m2的均勻分布;也可鏨成點(dian)深4mm~5mm、間(jian)距(ju)約30mm 的梅花形分布。
b、砂輪(lun)機或高壓水射(she)流(liu)打毛(mao):宜采用輸(shu)出功率≥340W 的粗砂輪機或壓力符合《GB50550》要求的水射流,在混凝土粘合麵上打出紋深(shen)為3mm~4mm、間距約50mm 的橫向紋路。
C、人工鑿溝槽:宜用尖銳、鋒利鑿子,在堅(jian)實混凝土粘合麵上鑿出槽深約6mm、間距為100mm~150 mm 的橫向(xiang)溝槽。
d、當采用三麵或四麵新澆混凝土層外包梁、柱時,尚應在打毛同時,鑿除截麵的棱(leng)角。
在完成上述(shu)加工後,應用鋼絲(si)刷等工具清除原構件混凝土表麵鬆動的骨料、砂礫、浮碴和粉塵(chen),並(bing)用清潔的壓力水衝洗幹淨。
4.1、梁增大截麵剔鑿示(shi)意
注:根據設計要求梁單側增大及雙(shuang)側增大,新增箍筋與原梁底連(lian)接方式采用植筋。
5、鋼筋下料、加工
5.1、鋼筋加工流程圖見下圖所示:
5.2、鋼筋加工要求注(zhu)意以下問題:
5.2.1、鋼筋加工應嚴格按照鋼筋料單執行,不得隨意(yi)更改下料,以保證製作和綁紮的一致(zhi)性。
5.2.2、鋼筋加工的形狀(zhuang)、尺寸(cun)必(bi)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表麵應潔淨、無損(sun)傷、油漬(zi)、漆(qi)汙和鐵鏽等應在使(shi)用前(qian)清除幹淨(jing)。帶(dai)有顆粒或老鏽的鋼筋禁(jin)止使用。
5.2.3、鋼筋下料長度應配(pei)合加固單位植筋的要求,縱筋連接點所在區域(yu)應符合設計及焊接形式的要求。
6、鑽(zuan)孔、清理及植筋
該項工作由甲方分包的加固單位完成,此(ci)處(chu)不進行敘(xu)述。
7、鋼筋連接、綁(bang)紮
7.1、梁增大截麵加固法梁頂縱(zong)筋連接采用單麵搭接焊(搭接長度10d),梁側新增腰(yao)筋及梁底(di)縱筋連接采用單麵搭接焊(搭接長度10d)。
梁增大截麵加固法縱筋連接示意圖:
梁增大截麵箍筋采用采用L形箍筋與U形箍筋搭接焊、U形箍筋與U形箍筋焊接或者L形與L形箍筋焊接,均采用單麵搭接焊,搭接長度10d。
箍筋下料及焊接示意圖如下:
焊接完成後進行綁紮安裝(zhuang)。
8、塗刷(shua)結構用界麵劑
塗刷界麵劑前應對原構件表麵界麵處理質量進行複查,不得有漏剔除的鬆動石子(zi)、浮(fu)沙(sha)、以及漏補(bu)的裂縫和漏清除(chu)的其它汙垢(gou)。
界麵劑使用方法詳產品說(shuo)明(ming)書,塗刷需均勻,不得有漏(lou)塗的現象出現。
9、支(zhi)設模(mo)板
模板安裝采用15mm厚覆膜木(mu)模板及50×100木方進行安裝製作,模板操作架體搭設采用Φ46.3×3.6鋼管進行搭設,分類型支設方案如下:
9.1、梁底增大截麵
為保證梁底砼澆築密實,梁側模均安裝成牛腿形狀,待砼澆築完畢兩天後剔除梁側麵多餘部位砼。
搭設詳圖如(ru)下:
當梁底截麵加厚高度超過500時,需每跨在梁底增設一根立(li)杆進行加固。梁底隻加腋模板支設方法參(can)照梁底加厚做法。
9.2、梁一側及底麵增大截麵
搭設詳圖如下:
梁單側增大截麵支模方式參照“梁一側及底麵增大截麵”支模大樣進行搭設。
9.3、梁三側增大截麵
梁兩側樓板需剔槽以便(bian)箍筋綁紮(za),新增箍筋需與梁頂箍筋進行搭接焊10d。
搭設詳圖如下:
梁雙側增大支模方式參照“梁三側增大截麵”支模方式進行搭設。
10、澆築混凝土
10.1、澆築混凝土前,應對下列項目按隱(yin)蔽工程要求進行驗收:
a、界麵處理及塗刷結構界麵劑的質量;
b、新增鋼筋(包括植筋)的品種、規格、數量和位置;
c、新增鋼筋或植筋與原結構連接構造及焊接質量;
d、天津植筋質量
本工程梁增大截麵加固法采用自密實砼進行澆築,自密實砼完全靠自重達到密實效果,澆築過程中不得添(tian)加生水,砼的攪(jiao)拌、運輸、澆築完成總間隙時間不得超過自密實砼技術指(zhi)標要求,不得超時使用。
自密實砼澆築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振搗,但是需要采用敲擊模板的方式輔助(zhu)流通。
11、養護
砼澆築完成後除需將多(duo)餘砼剔除的部位外,盡量保留原模板,采用覆(fu)模保濕養護。側模拆除部位多餘(yu)砼剔鑿完成采用澆水養(yang)護,平(ping)均氣溫低於5℃時不得澆水,采用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濕養護。澆水次數應能保證混凝土處於濕潤狀態(tai)。
對采用矽(xi)酸(suan)鹽水泥(ni)、普通矽酸鹽水泥或者礦(kuang)渣矽酸鹽水泥拌製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於7d;對摻(can)用緩凝劑或有抗滲(shen)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於14d。
12、模板拆除
12.1、梁增大截麵加固模板拆除時間為:混凝土澆築完成28d(以混凝土28d標準養護試驗報告為準)後才能進行拆除。
12.2模板側模的拆除前,必須填寫拆模申請表(biao),經項目質檢部門檢查驗收是否達到強度,滿足要求後通知監理單位檢查並由監理工程師(shi)和項目技術負責(ze)人簽(qian)字認可,方能開始拆模。檢查砼強度達到1.2N/mm2,其表麵及棱角(jiao)不因拆除模板而(er)損壞後方可拆除。
12.3、現澆構件底模拆模時所需要混凝土完全達(da)到強度後,才能拆除。
12.4、模板需保留不損壞混凝土時才(cai)能拆模,拆模時不能損壞混凝土及產生破壞性損壞混凝土。
12.5、拆模時必須(xu)設置警戒(jie)區域,並派(pai)人監(jian)護。不得保留有懸(xuan)空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時清理,堆(dui)放整(zheng)齊。
13、多餘部位砼剔除及抹灰
天津梁增大截麵加固拆模後需進行多餘砼剔除及抹灰的部位主要是(shi):梁底增大截麵、梁一側及梁底增加截麵、梁頂及梁底增加截麵的情況。
多餘砼剔除後,需對剔除側梁表麵進行抹(mo)灰找平,另外新增箍筋與原有箍筋焊接部位砼剔除後無法采用砼修補,隻能采用抹灰的方式進行修補。抹灰采用20厚M20水泥砂漿,示意圖詳下:
梁一側及梁底加厚梁側抹灰示意
14、架體拆除
14.1、拆架操作處的四周(zhou)設圍欄(lan)、警示標誌(zhi),並派專人看(kan)護,嚴(yan)禁一切非(fei)操作人員進入。
14.2、拆架應自上而下,一步(bu)一清、逐步進行,嚴禁上下同時拆除,亦不得采用踏(ta)步式拆法。嚴禁采用推(tui)倒、拉倒或連拉帶推的蠻幹方法。
二、天津柱增大截麵加固法
1、施工工藝流程
2、測量放(fang)線
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施測框(kuang)柱增大截麵尺(chi)寸位置線、模板控製檢查線。
3、鋼筋下料、加工
鋼筋下料、加工做法及要求同新增框架柱。
4、架體搭設
柱增大截麵加固操作架搭設采用46.3×3.6的鋼管進行搭設,在需加固的柱四周(需加固高度範圍內,臨邊操作時搭設高度從(cong)基礎至超出加固高度1200)搭設一個雙排架作為操作平台(tai)及防護架,操作架步距1800、立杆縱距1500(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不得大於1500,)、橫距1200,搭設平麵大樣參下圖:
5、混凝土剔鑿、清理
對原混凝土構件的新舊結構處進行剔鑿,或因新增箍筋需與原結構箍筋進行焊接,需將原有箍筋附近(jin)區域砼剔除,然後用無油壓縮空氣除去粉塵或清潔的壓力水清洗(xi)幹(gan)淨。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原構件混凝土界麵(粘合麵)經修整露(lu)出骨料新麵後,尚(shang)應采用花錘、砂輪機或高壓水射流進行打毛,必要時,也可鑿成溝槽。剔鑿作業相關要求同梁增大截麵加固。
當采用三麵或四麵新澆混凝土層外包柱時,尚應在打(da)毛同時,鑿除截麵的棱角。
在完成上述加工後,應用鋼絲刷等工具清除原構件混凝土表麵鬆動的骨料、砂礫(li)、浮碴(cha)和粉塵,並用清潔的壓力水衝洗幹淨。
另外為了便於砼澆築需將擴(kuo)大部分柱頂(ding)現澆板剔除,作為砼澆築孔(kong)。
5.1、剔鑿示意圖
注:上述剔鑿示意圖均為新增柱箍筋與柱箍筋進行單麵焊10d。
6、植筋
植筋工作由甲方分包的加固單位完成,此處不進行敘述。
7、鋼筋焊接、綁紮
柱縱筋焊接采用電(dian)渣壓力焊或單麵搭接焊進行焊接,新增箍筋與原結構箍筋或縱筋焊接采用搭接焊(單麵焊10d)。柱縱筋先(xian)焊後綁,箍筋先綁後焊。
柱四麵增加截麵加固,箍筋采用U形箍筋與U形箍筋焊接(單麵搭接焊10d)成封閉(bi)箍筋,詳下圖:
柱截麵增大法梁區節點處,三麵加固、單側加固及對稱兩側加固梁區等代箍筋焊接大樣詳下圖:
8、界麵劑塗刷
界麵劑塗刷要求同梁截麵增大加固。
9、模板安裝
柱模板安裝做法同新增柱,模板安裝前對鋼筋安裝、植筋、界麵處理等質量進行隱蔽驗收。
10、混凝土澆築
柱截麵加大混凝土澆築采用自密實混凝土進行澆築。采用自密實混凝土進行澆築時,需輔(fu)以敲擊模板的方式輔助混凝土流動。
11、模板拆除及養護
柱模板拆除時必須確保不損壞柱棱角,拆除時間必須待柱混凝土澆築完畢3天以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晚拆除模板,采用原模板保濕養護,當模板拆除後采用灑(sa)水養護,養護總時間不得少於7d。
三、增加上柱墩(dun)及底板抗浮區加厚
1、施工流程
2、增加上柱墩及底板抗浮區域加厚新舊混凝土接觸麵打磨(mo)、清理、鑿毛做法同結構加固工作。
3、鋼筋連接
3.1、增加上柱墩主筋兩端植筋,中間采用單麵搭接焊(10d),焊接示意如下圖:
3.2、柱墩箍筋采用單麵搭接焊(10d)連接成封閉箍筋,箍筋下料及焊接示意圖詳下圖:
3.3、底板抗浮加厚板筋采用搭接的方式進行連接,搭接示意圖詳下圖:
4、混凝土澆築及養護
上柱墩混凝土采用細石混凝土,振搗必須密實,養護采用澆水養護。底板抗浮區域加厚采用鐵屑混凝土進行澆築,養護采用覆蓋(gai)塑(su)料薄膜進行養護。
四、新增結構構件
本工程新增結構構件主要為梁板、樓梯(ti)、框架柱、消防水池牆、雨(yu)水收集池剪力(li)牆、基礎抗浮加厚等,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1、測量、放線
首先測放出原結構軸線,然(ran)後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測放出新增梁板、柱牆的平麵位置線及標高線,為後續剔打及模板支設提供條件。
測量成果經檢查驗收合格後才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鋼筋下料加工
鋼筋加工要求注意以下問題:
2.1、鋼筋加工應嚴格按照(zhao)鋼筋料單執行,不得隨意更改下料,以保證製作和綁紮的一致性。
2.2、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表麵應潔淨、無損傷、油漬、漆汙和鐵鏽等應在使用前清除幹淨。帶有顆粒或老鏽的鋼筋禁止使用。
2.3、鋼筋下料長度應配合加固單位植筋的要求,縱筋連接點所(suo)在區域應符合設計及焊接形式的要求。
3、混凝土剔鑿及清理
3.1、新增梁需剔鑿部位如下:
3.1.1、新增梁與原結構梁、柱或牆交界處需將原結構打磨、修整露出骨料新麵後,采用尚應采用花錘將新舊混凝土交界麵鑿毛。花錘鑿毛應符合下列要求:宜用1.5kg~2.5kg尖頭鏨石花錘,在混凝土粘合麵上鏨出麻(ma)點,形成點深約3mm、點數為600點/m2~800 點/m2的均勻分布;也可鏨成點深4mm~5mm、間距約30mm 的梅花形分布。
3.1.2、新增梁穿過原結構梁時,需將原結構梁梁頂保護層剔除,詳下圖;
新增梁與支座處原結構梁連接時需將支座梁梁頂保護層剔除,詳(xiang)下圖:
若支座梁寬不滿足新增梁底筋植筋錨固時,還需將支座梁側麵砼剔除,詳下圖:
3.1.3、新增梁位於原結構樓板位置時,還需將新增梁部位的原結構板及梁兩側原結構板100mm範圍內砼剔除,詳下圖:
3.2、新增柱牆、板需剔打部位
新增柱牆、板與原結構交界處需將原結構打磨、修(xiu)整露出骨料新麵後,采用花錘將新舊混凝土交(jiao)界麵鑿毛。花錘鑿毛應符合下列要求:宜用1.5kg~2.5kg尖頭鏨石花錘,在混凝土粘合麵上鏨出麻點,形成點深約3mm、點數為600點/m2~800 點/m2的均勻分布;也可鏨成點深4mm~5mm、間距約30mm 的梅(mei)花形分布。
新增柱牆頂部有原結構樓板時,還(hai)需將原結構樓板剔除,以便柱牆頂鋼筋封頭構造施工及砼澆築。
柱增大截麵頂原結構板剔鑿示意圖:
新增雨水收集池或消防水池牆牆頂為原結構板時需將牆縱筋錨(mao)固範圍內及牆頂原結構板剔除,詳下圖:
補澆板與原結構梁板連接時剔打大樣詳下圖:
4、架體搭設
4.1、新增梁板或樓梯模板支撐架體采用滿(man)堂(tang)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方案按《雙楠尚品廣場模板工程專項方案執行》。
原結構板跨內新增獨立梁架體搭設詳下圖:
模板支撐(cheng)架體四周需另行搭設雙排腳手架作為操作平台或外防護架(臨邊時防護架外立麵還需滿掛密目網)。
當模板支撐架體臨邊或新增出屋麵結構時,模板支撐架體四周防護雙排架搭設高度必須超出作業(ye)層或屋麵女(nv)兒(er)牆高度不得低於1200。
該雙排腳手架架體立杆縱距1500,橫距1000,水平杆步距1800,計算及搭設要求詳《雙楠(nan)尚品外牆腳手架專項方案》。
搭設示意圖如下:
此圖僅為單層增加梁板外架搭設示意,當作業層臨邊防護雙排架搭設高度超過一層時,臨邊(bian)防護外架的搭設參《雙楠尚品外牆腳手架專項方案》中落地式雙排腳手架的搭設,雙排腳手架的搭設要求及計算詳《雙楠尚品外牆腳手架專項方案》。
新增消防水池牆體(或雨水收集池牆)需在牆體兩側搭設雙排腳手架作為消防水池牆(或雨水收集池牆)施工的操作平台及牆體支撐架體,詳下圖:
新增柱需在柱四周搭設雙排架作為操作平台,搭設方法同柱增大截麵加固法。
5、植筋
植筋工作由甲(jia)方分包的單位完成,此處不進行敘述。
6、鋼筋安裝
6.1、梁頂縱筋連接采用單麵搭接焊(搭接長度10d);梁底縱筋連接采用單麵搭接焊(搭接長度10d);梁腰筋與原結構植筋連接時,腰筋采用單麵搭接焊(10d);根據設計要求原結構板跨內新增梁,梁箍筋采用上下U形箍筋單麵搭接焊連接成封閉箍筋。
新增梁縱筋兩端植筋錨入原結構時,縱筋焊接及箍筋焊接示意如下圖:
原結構板跨內新增梁需將原結構板麵筋在新增梁梁中截斷,新增梁鋼筋安裝完畢後,原結構板麵筋截斷(duan)處采用與原結構板麵筋同規格的鋼筋幫條焊接恢複原板鋼筋。
6.2、新增結構板板支座(zuo)為原結構時,板筋采用搭接采用搭接示意圖如下:
板底筋與原結構連接采用植筋方式,新增麵筋與原結構板麵筋一致時采用單麵搭接焊與原結構板筋連接,間距不一致時板麵筋在支座處下彎植筋連接。
6.2、柱牆豎筋連接采用電渣壓力焊(新增柱牆縱筋兩端采用植筋方式(或穿板)與結構連接時采用單麵搭接焊(10d)連接)進行連接。
焊接完成後進行綁紮安裝。
6.1、 梁鋼筋綁紮
工藝流程:
操作方法:
按照先主梁後次梁的原則(ze),先穿(chuan)主梁的上部縱向鋼筋,再將箍筋套入(ru)上部縱筋,再穿主梁下部縱向鋼筋及彎起鋼筋,在主梁上部縱筋上用粉筆(bi)畫出箍筋間距,按間距將箍筋綁紮固定,最後穿主梁兩側腰筋。
穿次梁的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並再套好箍筋;然後穿次梁下部縱向鋼筋,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並綁紮固定。。
綁梁上部縱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綁紮。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cuo)綁紮,箍筋彎鉤(gou)為135°,平直(zhi)部分長度為10d。梁端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yuan)50mm處。梁端(duan)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kuai),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采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短鋼筋長度同梁寬,按C25@zhj22000設置。
梁筋的連接:梁筋現場采用搭接或熔(rong)槽幫條焊相結合的連接方式。
6.2、樓板鋼筋綁紮
工藝流程:在模板上畫(hua)出板筋分檔(dang)標記(ji)→穿設板下層筋→下層筋墊(dian)塊設置→上層鋼筋馬凳設置→上層筋綁紮
工藝及操作方法:清理模板上麵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按劃好的間距,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雙向板的底部鋼筋,短跨鋼筋置於下排,長跨(kua)鋼筋置於上排。板麵鋼筋在角部相交時,短跨鋼筋放在上排,長跨鋼筋放在下排。
綁紮板筋時一般(ban)用順(shun)扣或八字(zi)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紮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紮(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紮)。板為雙層鋼筋時,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ma)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鋼筋馬凳采用C10鋼筋焊製,馬凳筋的高度應為上下層鋼筋間的淨距,馬凳按間距@1000梅花形設置。
馬凳製作示意圖:
負(fu)彎矩(ju)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紮。
板下層筋墊塊采用混凝土墊塊,縱橫間距不超過800mm,呈(cheng)梅花形布置。
梁板鋼筋綁紮時應防止(zhi)水電管線將鋼筋抬(tai)起(qi)或壓下。
6.3、樓(lou)梯鋼筋綁紮
工藝流程:在底模上劃出樓梯板主筋、分布筋分檔標記線→綁紮樓梯梁鋼筋→綁紮梯段(duan)板主筋→綁紮梯段板分布筋→綁紮休(xiu)息(xi)平台鋼筋。
工藝及操作方法:在樓梯底模上劃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綁紮主筋後綁紮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紮。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墊塊采用水泥砂漿(jiang)墊塊呈梅花形布置,縱橫間距不超過800mm。
6.4、剪力牆(消防水池牆)鋼筋綁紮
綁紮剪力牆水平筋前,用粉筆按設計要求在豎向鋼筋上畫出水平筋間距。
拉筋呈梅花型布置,保護層墊塊采用塑料墊塊,墊塊必須掛在最(zui)外側鋼筋上。內、外牆間距均為600×600,呈梅花型布置,要求墊塊間距均勻,橫豎、斜向均在一條直線上。
連梁鋼筋綁紮時,箍筋要求間距均勻,垂直於梁主筋,起步筋道在牆內,距牆外側主筋50mm,第二道在牆外,距牆主筋50mm。
控製墊塊的驗收和綁紮,購置標準塑料墊塊,這也是保證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措施。本工程牆體、梁側等部位采用專用高強度定位卡(ka)具塑料墊塊。墊塊使用前必須經過認真挑選,分規格存放,做好標識,注明規格及使用部位,綁紮時要逐一檢查,確保綁紮牢固。
6.5、柱鋼筋安裝
工藝流程:
柱子主筋焊接完成後,接頭的間距及接頭的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hao)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柱箍筋綁紮:在立好的柱子豎(shu)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按已(yi)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采用纏(chan)扣綁紮。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紮牢(lao)固。
柱子上下兩端箍筋按設計要求進行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柱基、柱頂、梁柱交接處箍筋間距應按設計要求加密。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柱子優先采用塑料卡環墊塊,其縱橫間距不得超過1000mm。為保證柱豎向鋼筋位置及間距,柱筋綁紮完畢在現澆板板麵鋼筋上設置一道定位箍筋,定位箍筋點焊在樓板麵層鋼筋上,柱筋間距調(diao)整後點焊固定在定位箍筋上。
7、塗刷結構用界麵劑
塗刷界麵劑前應對原構件表麵界麵處理質量進行複查,不得有漏剔除的鬆(song)動石子、浮沙、以及漏補的裂縫和漏清除的其它汙垢。
界麵劑使用方法詳產品說明書,塗(tu)刷需均勻,不得有漏塗的現象出現。
8、模板安裝
模板安裝詳細做法詳《XXXX模板工程專項方案》。局部模板支撐架體搭設高度超過8米(mi)時,模板支撐架體搭設要求按《XXXX高大模板專項方案》實施。消防水池牆體(雨水收集池)底部或牆身(shen)與其它牆柱交接處均需采用安裝BW遇(yu)水膨(peng)脹止水條進行防水處理。新增消防水池牆(雨水收集池)牆頂為梁時,模板安裝大樣詳下圖:
牆頂為板時(雨水收集池),搭設大樣詳下圖:
9、隱蔽(bi)驗收
隱蔽驗收的內容:新舊砼界麵處理及塗刷界麵劑的質量,鋼筋安裝、焊接質量,植筋質量。
10、澆築砼
消防水池牆體砼澆築不得留置施工縫必須一次性澆築完成。
新增結構砼澆築采用人工運(yun)輸的方式進行澆築。
根據設計要求當柱、剪力牆混凝土強度等級僅高於梁混凝土一個等級時,梁柱、剪力牆節點處混凝土可隨梁混凝土強度等級澆築。
當柱、剪力牆凝土強度等級高於或等於梁混凝土兩個等級時,梁柱、剪力牆節點處混凝土應按柱、剪力牆混凝土強度等級澆築。此時不同等級標號砼節點處理按《XXXX施工組織設計》實施。
新增結構砼因單體量不大宜一次性澆築完畢,若(ruo)實在必須留置施工時,施工縫的留設需符合施工組(zu)織設計的要求,界麵處理采用塗刷界麵處理劑的方式。
10.1、梁板混凝土的澆築
梁板采用一次澆築方法,從一端分段依次向另一端推進。
梁澆築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澆搗,澆築與振搗(dao)須緊(jin)密配合,層下料慢(man)些(xie),梁底振實後再下二層料,用趕漿法保持水泥漿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進,每層均應振實後再下料,梁底及梁側部位要注意振實,振搗時不得觸(chu)動鋼筋。
澆築板混凝土的虛鋪厚度略(lve)大於板厚,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築方向來回振搗,混凝土振搗完畢,先用2m長刮尺,按設計標高隨打隨抹平,待混凝土沉(chen)實後,用木抹子進一步搓(cuo)壓提漿找(zhao)平,搓抹兩遍,在混凝土初(chu)凝前再(zai)抹壓一遍,使其表麵平整度控製在3mm之內。施工縫或有預(yu)埋件及插筋處用木抹子找平。
10.2、樓梯混凝土澆築自下而上進行,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再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搗,不斷連續向上推進,並隨時用木抹子將踏步上表麵抹平。樓梯的施工縫(feng)留置梯梁處。
11、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及時采取有效(xiao)的養護措(cuo)施:
在澆築完畢後的12h內對混凝土進行保溫(wen)保濕養護;澆水次數應能保證混凝土處於濕潤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應與拌(ban)製用水相同。
對於柱牆混凝土拆模後進行灑水養護,樓板水平結構混凝土采用灑水養護,每天的澆水次數以能保證混凝土表麵潮濕為準;
養護時間:普通(tong)混凝土不得少於7天,抗滲砼不得少於14天。
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踏踩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12、模板拆除
12.1、模板拆除時間為以混凝土10d同條件試件強度達到規範要求後才能進行拆除。
12.2模板側模的拆除前,必須填寫拆模申請表,經項目質檢部門(men)檢查驗收是否達到強度,滿足要求後通知監理單位檢查並由監理工程師和項目技術負責人簽字認可,方能開始拆模。檢查砼強度達到1.2N/mm2,其表麵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損壞後方可拆除。
12.3、現澆構件底模拆模時所需要混凝土完全達到強度後,才能拆除。
12.4、模板需保留不損壞混凝土時才能拆模,拆模時不能損壞混凝土及產生破壞性損壞混凝土。
12.5、拆模時必須設置警戒區域,並派人監護。不得保留有懸空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時清理,堆放整齊。
五、新開井洞破除原結構後需保留部位恢複性施工
新開井洞(dong)破除原結構後需保留部位恢複性施工主要部位為:新開洞口破除原結構板局部,剩餘原結構板保留部位板的封(feng)邊構造;新開洞口(kou)破除原結構梁的部分,剩餘結構梁縱筋的封頭錨固構造。該(gai)部分工作內容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重點在於保留鋼筋封頭構造符合設計要求,新舊(jiu)砼交界麵處理必須塗刷界麵劑。
原結構梁鋼筋封頭剔鑿大樣詳下圖:
梁封頭施工操作架體及模板搭設詳下圖:
架體縱距1500,步距1800,搭設詳細要求按《雙楠尚品外牆腳手架專項方案》落地式雙排架實施。
板端封頭根據設計要求做法如下:原板鋼筋彎(wan)折→滿掛鋼絲網(wang)(與原結構搭接150,錨釘(ding)固定)→20厚聚合物砂漿抹灰→灑水養護
該部分工作內容作業麵離(li)地高度超過2米時,均需搭設雙排落(luo)地式操作腳手架,搭設做法按《XXXX外牆腳手架專項方案》實施。
第五節 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
一、建立質量管理體係
二、增大截麵加固法
1、材料
1.1、水泥
混凝土中嚴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含氯化物(wu)的水泥、過期水泥和受潮水泥。
檢查數量:按同一生(sheng)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zhong)、同一批且(qie)同一次進場的水泥,以30t為一批(不足30t,按30t計),每批見證取樣不應少於一次。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gao)和進場複驗報告。
1.2、普通砼中摻用的外加劑(不包含阻(zu)鏽劑),其質量及應用技術應符合現行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8076及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範GB50119的要求。
結構加固用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含(han)氯化物或亞(ya)硝酸鹽(yan)的外加劑;上部結構用的混凝土還不得使用膨脹劑。必要時應使用減縮(suo)劑。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並符合規範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包括與水泥適應性檢驗報(bao)告)和進場複驗報告。
1.3、當采用摻有粉煤灰的預拌混凝土時,其粉煤灰應為I級灰,且燒(shao)失(shi)量不應大於5%。
檢查數量:逐批檢查。
檢查方法:檢查粉煤灰生產廠出具的粉煤灰等級證書(shu),出廠檢驗報告及商品砼檢驗機構出具的粉煤灰燒失量檢驗報告。
1.4、配置結構加固用的混凝土,其粗、細骨料的品種和質量,除應符合現行快猫成人短视频 苹果標準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4.1、粗骨料的更大粒徑(jing)對拌和砼,不應大於20mm;
1.4.2、細骨料應為中粗砂,其細度模數不應小於2.5.
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複驗抽樣並符合規範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進場複驗報告。
1.5、鋼筋
加固用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麵不得有裂紋、油汙以及顆粒狀或片狀老鏽,也(ye)不得將彎折(zhe)鋼筋敲直後作為受力筋使用。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
1.6、焊接材料
焊條應無焊芯鏽蝕、藥皮(pi)脫落等影響(xiang)焊條質量的損傷和缺陷;焊劑的含水率不得大於現行相應產品標準規定的允許(xu)值。
檢查數量:按使用量的1%,且不少於10包抽(chou)查。當使用量少於10包時,應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及測定焊條含水率
1.7、結構界麵劑
進場時,應對其品種、型號、批號、包裝、中文(wen)標誌、出廠日期、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等進行檢查。
檢驗方法:在確認產品包裝及中文標誌完整的前提下,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複驗報告。
2、施工
2.1、原結構基層清理完成後,應用鋼絲刷等工具清除原結構混凝土表麵鬆動的骨料、砂礫、浮渣和粉塵,並用清潔的壓力水衝洗幹淨。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和觸摸;有爭(zheng)議時,可用測深儀複查其平均深度。
2.2、原構件混凝土的界麵,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塗刷結構界麵劑,界麵劑的塗刷方法和質量要求應符合該產品使用說明書及施工圖說明的規定。
2.3、原結構鋼筋的外露部分在除鏽時,若發現鏽蝕(shi)已導致其截麵削(xue)弱(ruo)嚴重,尚應通知設計單位,並按設計單位補充(chong)圖紙進行補筋。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按圖核對,並檢查施工記錄
2.4、塗刷結構界麵劑之(zhi)前,應對原結構表麵界麵處理質量進行複查,不得有漏剔除的鬆動石子,浮沙以及漏補的裂縫和漏清除的汙垢。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並輔以鋼絲網或其他小工具檢查。
2.5、新增混凝土的澆築質量缺(que)陷,應按下表進行檢查和評(ping)定,其尺寸偏(pian)差(cha)應按設計單位在施工圖上對重要部位尺寸所注的允許偏差進行檢查與評定。
2.6、新增混凝土的澆築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及影響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對已經出現的嚴重缺陷及影(ying)響結構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應由施工單位提出技術處理方案,經監理(業主)和設計單位共(gong)同認(ren)可後予以實施。對經處理的部位應重新檢查,驗收。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cha)、測量或超聲法檢測,並檢查技術處理方案和返(fan)修記錄。
2.7、新舊混凝土結合麵粘接質量應良好。錘擊或超聲(sheng)波檢測判定為結合不良的測點數不應超過總測點數的10%,且不應集中出現在主要受力部位。
檢查數量:每一界麵,每隔100mm~300mm布置一個測點。
檢驗方法:錘擊或超聲波檢查
2.8、新增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抽樣檢驗結果應合格,對結構加固截麵縱向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應改按下列規定執行:
1、對梁類構件,為+10mm,-3mm;
2、對牆柱類構件,底層僅允(yun)許有10mm的正(zheng)偏差,無負偏差;其它樓層按梁類構件的要求執行;
3、對板類構件,僅(jin)允許有8mm的正偏差,無負偏差。
三、新增結構構件
1、鋼筋工程技術質量控(kong)製
1.1、嚴把鋼筋進場關(guan)
從源頭上嚴格控製進場鋼筋質量,這是保證鋼筋施工質量的首(shou)要任(ren)務。凡是進場的鋼筋原材均按試驗規定抽樣進行複試,複試結果必須報監理審查批準。從材料管理上把(ba)住鋼筋質量關。
1.2、嚴把審(shen)圖關
由有豐(feng)富施工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審圖和鋼筋翻樣工作,鋼筋施工必須要提前放樣,提(ti)前采取技術質量控製措施。
1.3、控製鋼筋下料成型
鋼筋成型在現場集中加工。同時加工好的鋼筋還要再次經過嚴格篩(shai)選,有效地控製鋼筋下料成型質量。
1.4、鋼筋原材料進場和堆碼(ma)
原材鋼筋進加工場時,鋼筋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鋼筋表麵或每捆(kun)(盤)鋼筋均應有標誌。進場時應按批號及直徑分批檢驗。檢驗內容包括(kuo)查對標誌、外觀檢查,並抽取試樣作力學性能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為防止鋼筋淋雨鏽蝕,下雨期間或下班後應用防雨布將鋼筋覆蓋。
2、模板質量保證措施
2.1、把好施工質量關
(1)認真仔(zai)細地學(xue)習和閱(yue)讀(du)施工圖紙,吃(chi)透和領(ling)會(hui)施工圖的要求,及時提出不明之處,遇工程變更或其他技術措施,均以施工聯係單和簽證手續為依據,施工前認真做好各項技術交底工作,嚴格按頒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建築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程》JGJ162-2008和其它(ta)有關規定施工和驗收,並隨時接受業主、建管單位、監理單位和質監站對本工程的質量監督和指導。
(2)認真做好各道工序的檢查、驗收關,對各工種的交接工作嚴格把關,做到環環扣(kou)緊,並實行獎(jiang)罰(fa)措施。出了(le)質量問題,無論(lun)是管理上的或是施工上的,均必須嚴肅處理,分析(xi)質量情況,加強檢查驗收,找出影響質量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把質量問題控製在萌(meng)芽(ya)狀態。
2.3、嚴格落實班組自檢、互檢、交接檢及項目中質檢“四檢”製度,確保模板安裝質量。
2.4、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應派專人2~3名看模,嚴格控製模板的位移和穩(wen)定性,一旦產生移位應及時調整,加固支撐。
2.5、對變形及損壞的模板及配件,應按規範要求及時修理校(xiao)正,維修質量不合格的模板和配件不得發(fa)放使用。
2.6、為防止模底爛(lan)根,放線後應用水泥砂漿找平並加墊海綿。
2.7、所有柱子模板拚(pan)縫、梁與柱、柱與梁等節點處均用海(hai)綿膠帶貼縫,樓板縫用膠帶紙貼縫,以確保混凝土不漏漿。
2.8、模板安裝應嚴格控製軸(zhou)線、平麵位置、標高、斷麵尺寸、垂(chui)直度和平整度,模板接縫隙(xi)寬度、高度、脫模劑刷塗及預留洞口、門洞口斷麵尺寸等的準確性。嚴格控製預拚模板精度。
2.9、嚴格執行預留洞口的定位控製,預留洞口時,木工嚴格按照墨(mo)線留洞。
2.10、為防止梁模板安裝出現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撓、梁側模脹模等質量問題,支模時應將側模包底模,梁模與柱模連接處,下料尺寸應略為縮短等。
2.10、在砼澆注前,應檢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撐的扣件是否擰(ning)緊,擰緊螺栓(shuan)的扭力矩控製在45~65N·m。
2.11、模板的設計和安裝必須符合規範GB50204-2008及JGJ162-2008中有關規定。
2.12、模板接槎(cha)部位處理及防止漏漿的措施
1)牆體施工縫防止漏漿處理:牆體模板下壓20mm,下壓部位混凝土上粘貼海綿條。所有模板體係在預製拚裝時,邊線平直,四角歸方,接縫平整;梁底邊、二次模板接頭處和轉(zhuan)角處均加墊10mm厚海綿條以防止漏漿。
2)框架柱施工縫防止漏漿處理:框架柱與底(頂)板模板接槎處防止漏漿方法與外牆內側模板處防止漏漿方法相同,模板就位後抹水泥砂漿堵(du)縫;框架柱與框架梁接縫處沿(yan)接縫貼20mm寬(kuan)海綿(mian)條,由模板下壓及柱箍鎖緊以防止漏漿。
3)梁、板施工縫防止漏漿處理:梁、板模板轉角、接縫處應盡(jin)量拚接密實,並粘貼塑料膠帶或填(tian)塞水泥膩子用以防止漏漿。
2.13、柱牆混凝土豎向實行分層分段澆築,分層厚度不得大於500,每段澆築1500高後應間歇(xie)一段時間再澆築(間歇時間應小於2小時)。
3、混凝土質量控製
3.1、主控項目
3.3.1、混凝土必須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範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3.3.2、評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必須按《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的規定和設計要求。
3.3.3 、混凝土運輸、澆築及間歇的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技術要求時間。
3.2、一般項目
&